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栏目导航

毛主席的六个字改动了皮定均后半生的命运直到成为革新烈士

来源:欧宝直播APP    发布时间:2025-09-01 21:26:48

  “1955年夏,。罗荣桓,我看这个皮定均,定个少将,低了点嘛。”

  一句看似往常的问询,却在北京盛夏的空气里,铿锵有力。其时,三军初次授衔的鉴定作业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许多战功赫赫的将军们都在等待着那标志荣誉的将星。而在毛主席审理的名单上,皮定均的姓名,本来静静地躺在少将的队伍里。主席沉吟顷刻,提笔在旁批下了六个字:“皮有功,少晋中。”

  这六个字,笔画不多,重量却足以改动一个人的军旅生计,甚至后半生的命运轨道。

  许多了解军史的老哥们都知道,皮定均将军的前期经历,在将星灿烂的红四方面军里,并不算特别耀眼。他来自安徽金寨,那是走出了一大批开国将军的赤色土地。可在那段峥嵘年月里,皮定均的职务最高也仅仅个团长。抗战时期,他率部转战华夏,职务也才升到旅长。论资历、论山头、论战功,在那些威名赫赫的将领面前,皮定均好像总是差着那么一点火候。依照1955年的评衔规范,归纳他的革新资历与建国初的职务——第24军副军长,颁发少将军衔,是入情入理的。

  那么,主席笔下的那个“功”,终究指的是什么劳绩?这事儿,就得把时针拨回到1946年的那个生死关头——华夏包围。

  那时的华夏军区,六万大军被三十多万重兵团团围困,形势万分危急。、王震等主力部队决议向西包围,而皮定均带领的第1旅,接到的指令是向东佯动,作为“弃子”,用自己的献身来招引敌军主力,为大部队争夺名贵的搬运时刻。这是一个九死终身的使命,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这支部队完了。可皮定均硬是把一手死棋下活了。他没有机械地执行指令,而是带领全旅七千将士,像一把尖刀反向刺进敌人的心脏。

  试想一下,在几十万大军的合围中,他不只没有被吞掉,反而在敌人的缝隙里腾挪闪转,打了几个美丽的反击,硬是撕开了一道口儿,冲了出去。通过24天的短兵相接,部队抵达苏皖解放区时,建制根本完好,还保留了五千多人。这在其时几乎便是个奇观!他不只完成了保护主力的使命,还把自己的部队给带了出来。毛主席后来高度评价此事,说他“一突成名”。这个“功”,便是华夏包围的盖世之功。

  正是由于这个劳绩,毛主席的六个字,让皮定均的人生迎来了一次要害的跨过。从近八百人的少将集体,一跃进入仅有175人的中将队伍,这不单单是肩上多了一颗星,更是对其未来开展的巨大必定。要知道,在平和时代,军衔与职务尽管不完全划等号,但军衔的天花板,往往也决议了职务的上限。一个少将,想在后来掌握一个大军区,那是难如登天。而中将,则保留了这份或许。

  但是,主席的赏识是给了时机,路还得自己走。建国后,皮定均长时间在福州军区担任副司令员,他头顶上的司令员,先是叶飞,后是韩先楚,个个都是战功照耀、威名远扬的“悍将”。尤其是有着“旋风司令”之称的韩先楚,光芒万丈。在这样的猛人手下当副手,皮定均干得脚踏实地,却也难有出头之日。

  起色出现在1969年。其时,西北形势严重,司令员的方位显得很重要。军委在物色人选时,德高望重的元帅引荐了皮定均。这个引荐,终究送到了毛主席的案头。主席对皮定均的形象,明显还停留在那个华夏包围的勇将上。他深知,地处战略要冲,有必要派一员有勇有谋、肯定牢靠的大将去坐镇。皮定均,他信得过。

  就这样,皮定均从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直接擢升为司令员。这一步,完全奠定了他作为我军高级将领的方位。假设没有最初主席的“少晋中”,恐怕连被引荐的资历都没有。在兰州,皮定均一干便是四年,他没有孤负这份信任。为了勘测地势,他顶着寒冷的西北风跑遍了防区,以至于嘴都被吹歪,患上了面部神经麻木,动了四十几刀才治好。

  有意思的是,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皮定均与他的老首长韩先楚互换了方位。他回到了自己了解的福州,这一次,是以司令员的身份。镇守东南,直面海峡彼岸,职责比在兰州时愈加严重。从一个不起眼的团长,到独立自主的大军区司令,皮定均的人生,完美诠释了什么是“是金子总会发光”,但也有必要得说,毛主席当年的那双慧眼,起到了点铁成金的效果。

  皮定均能得此重用,除了战功,更在于他的人品和性情。他有一个随同终身的习气——写日记。在戎马倥偬的年月里,能坚持用笔记载、反思自己的人,心里必定有着极强的纪律性和自省精力。他的日记里,充满了对作业的考虑和对自己的鞭笞。他治军极严,眼里揉不得沙子,由于他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惋惜的是,天妒英才。1976年7月7日,这一天对国人来说本就铭肌镂骨。刚做完眼部手术的皮定均,不管医师和家人的劝止,坚持要乘机去前哨指挥一场军事演习。他说:“我自己的兵,我不放心。”可谁也没想到,飞机起飞后不久便撞山失事,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就在他献身的前一天,朱德元帅与世长辞。两个月后,亲手改动他命运的毛主席也溘然长逝。听说,毛主席生前送出的最终一个花圈,便是给他的爱将皮定均的。从1955年的六字指示,到1976年的最终一个花圈,这份贯穿了二十一年的赏识与信任,令人动容。皮定均用他的终身,尤其是生命的最终一刻,证明了他无愧于那份知遇之恩,无愧于“革新烈士”这荣耀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