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也有天花板西部大开发等于西部大保护
来源:欧宝直播APP 发布时间:2025-08-29 11:55:502025年7.28特大暴雨,密云水库遭遇洪峰,40多人失去生命。敬畏生命,不容懈怠。近期,“守卫生命、清新母亲河:聚焦生态环境法典”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为蓝天碧水,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联合举办,清新讲坛发起“清新母亲河”的联合倡议,需要政策、标准、创新、教育、传播合力,更需要生态环境法典的护航。
流动的河流也是水体健康生命的表现。一条河如果不流动,就等于死了。死水易滋生微生物病原体,成为瘟疫流行的祸患。
守卫生态环境,就是守卫生命。守卫中西部、东部地区生态资源,为后代子孙留下蓝天碧水。中国怎样从世界工厂,向生态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森林强国转变?参会嘉宾为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碰撞的智慧火花得以呈现。
流动的河流也是水体健康生命的表现。一条河如果不流动,就等于死了。死水易滋生微生物病原体,成为瘟疫流行的祸患,威胁人民生命健康。任何阻碍河流正常流淌的工程都利有弊。不能只看到风景与利益,看不到危害与灾难。从长计议,河流工程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具体怎样监管?
合理建设大坝可以供电、供水、防洪、灌溉、航运。但是滥建、疏于管理拦河坝会后患无穷。不仅破坏水循环,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形成灾难隐患;也会造成水渗透减弱,泥沙淤积,加快水蒸发影响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等次生灾难。
必须谨慎对待我们的短期愿望。世界上不乏直接入海的大江大河因为建造大坝而出现断流无法入海。因此,水坝建设的法律应该细化到政府管理的责任,企业的责任以及地方民众监督的责任与权利。大坝造成的生态灾难同样需要追究经济、刑事责任。法律应该确保严格监管水坝数量与规模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
过度开发、超速发展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打破了生态环境的平衡,水污染、沙漠化、物种灭绝、气候异常变化、核威胁等生态危机,一再敲响警钟。
随之而来的气候异常变化的大洪水,也将加重污染的恶果。洪水冲过被污染的工厂或者城乡排污处,有毒物质渗入水源地、深入河道、冲入自来水厂,就会酿成严重的次生水污染事故。
一旦出现水污染事故,需要向全社会公开透明,让居民知道,水污染的原因,水污染是什么物质的污染,可能对人身体造成什么伤害,这些要演习、要应急预案,要全国推广,不能再重蹈覆辙。
国系民生,守住中华水域的安全,就是守住人民的生命线。彻底治理好每一方水土,涉及到生命安全,一要公开透明,二要严惩。惩罚要严格,给受害百姓一个交代。
《生态环境法典》水污染部分,第二百七十条,对于入海口、排污口的设置和管理,太宽泛了,没有具体的标准。第二百七十二条,入河排污的责任,假如没有到位,如何惩治?第二百七十四条,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类、碱液或者是毒废液,排了怎么惩罚?第二百七十九条,黑臭水体调查和治理长效机制,确定并公布黑水体清单,科学制定黑臭水体治理方案,防止水体返黑返臭。整治没有效果怎么办?还有地下水的保护,污染了怎么办?缺乏具体保护和惩戒的标准。
加大对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态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饮用水、一切水域的安全,必须细化水污染责任,从工业污染到农业污染,应该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和具体细则。
提议国家加大水污染与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力度,从科学上形成水污染对人民生命健康毒害的有力证据链条,设立严厉的水污染立法惩罚机制。
有链条证明水污染致病甚至致命,水污染导致了一些地方癌症、疑难症高发,甚至产生癌症村等恶劣后果,污染企业和个人必须为人民生命健康,付出经济、刑事、甚至死刑的双重代价。
保护大江大河、生态环境,政府、企业、城乡、学校、社会组织、社区、部队,人人有责。
生态环境法典,让每个公民明确自身对生态环境安全与健康,应该负有责任与义务。世界不仅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世界,更是人与自然的世界。
环保教育应该成为教育的核心、重心与终极目标。企业、学生、公众、政府有必要将个人成长、职业生涯、国家发展与维护生态环境完整稳定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信念与法律制度。
人与自然世界的可持续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环保教育与环保法息息相关。环保教育应该与生态环境法律健全相结合,有了严明的环境法,环保教育才更加有的放矢。
所有存在于天地间江河湖泊,和生长于天地间那棵树一样,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任何一条河流,黄河、长江和整个水循环生态圈,都是互生互辅的关系。水的运动是大循环,从海洋上蒸发成云,通过大气环流、雨水回到大陆上来。但是我们所拥有的水,实际上有限的,并非工业文明所认为的只要技术发展水就可以不断开发无限供给。
保护水资源不是分解河流,而是首先要将整个水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相关的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和全体民众在共同的理念下自觉参与,一同爱护生态资源,不要做任何超过水体负担的污染行为。
建设美好家园,河道利用好,改善周边生态环境,这需要一个系统化的规划,这个规划不能破坏、污染自然水系生生不息的基因。国家和地方要对所有的河流制订长期的系统化河流保护和建设规划,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明确对污染等影响水资源质量的治理目标,并经当地的人大会议决议通过,和各地的经济发展规划一起,形成政府的工作任务,并广而告之,成为当地企业和民众自觉维护和参与建设的工作指南。
水利工程建设完以后,要善用从天上流来的水,各地区根据合理需求和自然条件分配相应的用水指标,确保上下游都能平衡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河长制要对河流保护和建设规划的落地执行与效果负责。规划、执行、监督,通过我们的理性调查、考察,人大常委会广泛征集民意,政府、企业、城市、乡村合力落实,切实解决好水污染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建立全国统一指挥,河长制总体把控的水情检测信息系统和快速应对水害的高效指挥平台,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够有效地疏散民众,调动军民和一切社会资源应对灾害。
在平时,承担河长职责的省长、市长、县长等对待污染、旱情、洪水期,都要提前快速做好预警,提前消除险情,细化执行,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和生产的正常运营。
守护水生命共同体,落实人财物系统合理的分配、调度与未雨绸缪,更要有合理有效的监督惩戒评价体系。擦亮河长制的眼睛,要鼓励全民实施监督,发挥人民对生态环境变化的自觉监督作用,我们应该有一个联系社会民众的信息系统,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一旦老百姓参与了,很多污染问题更为容易得到解决。
1、修整河道应该达到规定的3米深度,不应擅自缩短河道深度,河底应留有淤泥,保护水生动植物生长环境。应给水鸟提供滩涂和芦苇荡等以便落脚,以供其饮水时安全着陆,保护其生命安全。
2、禁止电子商务平台和商家,买卖一切野生动物。电商和线下超市经营的权限一样,不能非法扩大。情节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3、我国地下管道应加宽到三米,确保洪水流畅自如,保证人民财产安全。地下管道材料应使用耐用的不锈钢防腐坚固材料,确保多年使用,劣质的塑料制品应坚决取缔,以确保人民财产安全,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违者追究刑事责任。
4、桥梁道路建设应保护水环境,修复水环境达标清澈可饮用;桥梁道路建设应确保工程质量达标保证百年、千年不倒,今人应超过古人的智慧,伪劣工程应严惩不贷,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
主要分布在戈壁荒山沙漠脆弱地带,中国盐湖数量1500个,其中干盐湖500个。截至2025年8月,中国主要盐湖提锂企业的碳酸锂年产量合计约5.1万吨。40多家上市公司和小规模企业盐湖提锂,主流工艺包括电渗析(青海东台)、吸附法(藏格)、太阳池浓缩法(西藏盐湖)和卤水提取(察尔汗盐湖)。格尔木盐湖产业的宏大蓝图:到2025年,将形成800万吨钾肥、17.2万吨碳酸锂、100万吨纯碱、102万吨PVC的产业矩阵,实现产值310亿元以上。
一个个盐湖,正悄悄消失。如此大规模的产量和利益驱使,盐湖怎经得起群雄逐鹿?急功近利,无度开采数亿年造就的天然盐湖。未来,开采殆尽,以何容颜面对一代代后辈?
盐湖提锂,大规模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大多数表现在高耗水量、土壤污染、生态破坏,污染地下水,最终盐湖消失。盐湖卤水对人体和环境存在多重危害,需格外的注意安全防护。开采盐湖,破坏湿地及高原荒漠原生景观,导致特有微生物群落减少,盐湖的生态稳定性和数量极具下降。开采活动占用土地,加剧地表侵蚀并引发水土流失、滑坡等地质灾害。
污染治理滞后,企业因处理设施不完善导致重金属污染,整改成本高昂,百年难以恢复。
利益的驱动,大规模的盐湖提锂,对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等自然生态造成严重影响,污染江河、地下水,对当地百姓健康生活造成严重危害。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25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核心目标是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推动矿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盐湖提锂需符合生态红线要求,藏格矿业旗察尔汗盐湖提锂,2025年7月16日收到责令停产通知,首例因手续不全被叫停的盐湖提锂项目,凸显合规性对盐湖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但是合规盐湖提锂的生态问题,何去何从,依然令人堪忧。
无鱼、无鸟、生命绝迹的察尔汗盐湖,地跨青海省格尔木市和都兰县,格尔木河、柴达木河等多条内流河注入,可是从高海拔大山里流出的格尔木市唯一的淡水河,格尔木河黄浊不堪,被玉石开采、盐湖开采、化工、钾肥、纯碱等多种重污染物污染,地下水污染告急。格尔木市柴达木盆地南缘,我国第二大镍钴矿床,由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开发。
每天天黑后格尔木市周边的工厂开始排废气,严重污染空气,生活在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高海拔缺氧的格尔木的人们极为忧虑,心里却在期待,这里的生存环境何时能变好?
宁德时代发布“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愿景,电池回收浮现万亿级蓝海市场。企业自己生产的锂电池全部回收,循环使用,无害化处理,功德无量。
工业治理污染,太阳能、风电、汽车、手机,笔记本,冶金,航天由厂家循环回收,精打细算,重新循环利用,积极推广,发展循环经济,利在千秋。
停止污染西迁,停止世界污染中国,保护大西北的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
高山林立、江河之源,占我国国土面积71.5%,陆地边境线%。西部主要为干旱、半干旱的脆弱生态地带,形成西北的生态困局。一旦地下水、河流、土壤被人为破坏,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都无法修复。
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钢铁、煤化工、盐湖提锂、石油开采等品类繁多的重工业向中西部地区内蒙、青藏高原等12省区进发,重污染企业纷纷西迁,内蒙、甘肃、宁夏、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等生态脆弱地区深受污染。
河流流动,污染也随之流动。西部、中部、东部很多河流污染,陷入上游、中游下游、地下水、空气、土壤被动污染的局面。
西部大开发始于1999年,是为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实施的国家战略。同时更需要加强生态保护,避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为促进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10年,国务院提出,严禁污染产业和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和高耗能、高排放转入西部;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完善节能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全力改善生态环境。
很多人误读西部大开发,就是“西部大污染”,这让脆弱的西部地区,成了污染的受害地。西部部分地区因过度开采矿产、水资源、引进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化工企业,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河流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完全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主要体现为无序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生态修复难度加大。
长江、黄河等高原的河流在上游、中游中西部地带备受污染,通过南水北调输送到京津冀地区,这些地区的河流自然难逃污染。污染的河流,污染了土地、蔬菜、庄稼、水果,这些菜篮子再运到北京......
污染内迁只会让生态污染愈演愈烈,如何打破污染的循环魔咒?西部大开发不是污染大内迁,更不能让世界来污染,切断污染的魔咒。边界重地,更需青山绿水,污染内迁不是办法,彻底根治污染才是王道。
唯有力挽清澜,弹奏西部生态大保护的华彩乐章,政策、文化、教育、经济、科技和环保、法律共同腾飞。倾听民意,让好的环保政策快速切实落地,监管生态有效考核,法治护航,生态环境才会快速复苏。
西部大保护、东部生态复苏,核心在于全面系统性保护,生态环境法典建议明确规定:
1、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治理体系需取缔高耗能、高污染的中西部布局,东部地区也应取缔。
2、中国自来水公司投资权、经营权、管理权等,一切权力全部归我国自有公司所有。禁止外资企业管理中国一切水务,威胁民族安全,生命安全的一切行为予以取消。威胁国家主权、公民健康权、生态环境,追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3、禁止内蒙、新疆、陕甘宁、云南、贵州、青藏高原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农业种植使用农药,化肥和膨胀剂、增长剂、催红剂、强直剂等化工制剂,污染大江大河,用有机肥和环保方法,快速回归发展绿色农业。
4、禁止在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采矿、生产化肥、建设工厂、盐湖提锂等伤害水、土壤、空气等伤害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的行为。保护水源、大江大河,保护地下水,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公民健康,相应的管控细则必须精准有效。
5、污染者严惩200万以上罚款,取消营业执照,刑事责任,依照法律来追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环境违法成本,通过立法和执法联动确保生态保护刚性约束。对他人的污染行为危及公民健康,情节严重者,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6、严惩污染行为,源头管控与执法力度,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监管纪检监察部门开展专项整治,立案查处严惩权钱交易行为。
7、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实施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有效遏制土地沙化退化,规定全国公民每人每年种树10颗,确保成活。
8、推动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严禁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等污染药剂,建立绿色标准体系,加强环保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形成社会共治机制。
9、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危废污染等多种污染,废气,废水,废物等复合污染,限期整改达标。东部、中西部已污染地区,限期达标规划,改善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应当向社会公开,以实际效果为准。具体期限应当细化,半年、一年等,如超期追究行政责任,营私舞弊者,严厉追究刑事责任。
万江清水向东流,快速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格局,实现国家战略生态安全,重塑青山绿水,让中西部成为中国的桃花源,造福亿万人民。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