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2025第97届奥斯卡最佳导演等奖项预测及美国优先政策的奖项再平衡

来源:欧宝直播APP   发布时间:2025-04-26 02:28:33

  

  2018年寰球变局骤然放大以来,好莱坞及其代言奥斯卡奖在“工具箱”中的比重不断加码,贯彻响应美国策同时,高举“最包容最自由”旗帜,仰赖精准高效体制和全球市场巨大收益维持电影制作的领先态势。

  2025年第97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已于1月23日公布。并将在当地时间3月2日举行颁奖典礼。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也呼吁:实现科学、思想、技术、工业、农业、能源、生态等领域的“欧洲觉醒”,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本届奥斯卡奖提名公布之时,正值川普2.0美国优先单边主义再开启,除了标榜传统的“电影科学与艺术最高成就+西方自由引领世界+美国策工具”等提名原则以外,进一步明晰对当下全球核心地缘政经的指向,多维度呼应川普2.0。

  基于上述考量,5名最佳导演提名原则为:“美国制作X美国历史X美国导演3人+美英法联合制作X自由世界X法国导演2人”;法国人获两席位,安抚全球第二盟友意图显然。

  从本届最佳导演提名分布来看,自从2020年首次将外语片改为国际影片并将重头荣耀都颁给韩国人,提升包容性以来,本届包容性进一步提升:为“多元镜头语言+多元女性主义+更复杂多元人格的主人公塑造+少数人群+性向多元X场景X身体暴露+主创年轻化”提供更多主流化的展现。

  比如,法国导演雅克·欧迪亚(Jacques Audiard,1952—)编导的「艾米莉亚·佩雷斯 Emilia Pérez」,于“强硬墨西哥政策+性别政策”两维度反向呼应川普2.0,高举了好莱坞自由大旗。

  73岁的雅克·欧迪亚应该是首位拍摄“跨性别题材”影片而获得最佳导演提名的影人。2018年西语跨性别影片「普通女人」获得第90届最佳外语片奖,但是影片编导智利人塞巴斯蒂安·莱里奥(Sebastián Lelio,1974—)并未获得最佳导演提名。

  就连全球知名的西语“多元女性”影片大师佩德罗·阿莫多瓦( Pedro Almodóvar,1949—)也从未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

  美国影人Brady Corbet(1988—)是最年轻的提名者。他编导第三部长片就快速上位,受益于十年来他与同为编导的挪威籍太太Mona Fastvold(1986—)长期的联合编剧和来自欧洲多国制作团队的电影语言多样性融合。

  「粗野派」剧本除继续由夫妻档操刀以外,摄影指导Lol Crawley(英国人,1974—)、剪辑Dávid Jancsó(匈牙利人,1982—)都来自其2015年首部长片「The Childhood of a Leader」主创团队(国内译为“战前童年”不准确)。 从「The Childhood of a Leader」到「粗野派」,brady的镜头语言风格逐渐形成。

  粗野派,2024。片尾:首尾相连。成年Zsófia在片尾讲述影片重要主旨之后,叠化片头少年的自己,结束全片。

  片头或片尾点题是经典手法之一。brady如果恪守这一传统,便于观众在多元镜头语言下,简明获得主旨,对影片全球化传播有利。

  The Childhood of a Leader,2015,片尾。前景模糊少年暗示全片中的少年主角与光头独裁者是同一人。主旨点题。

  知名独立影人阿根廷编导加斯帕·诺( Gaspar Noé,1963—),被国内影迷昵称为晃晃哥,因其掌镜风格为大幅度摇晃或飞行。但是要知道,brady不仅仅吸纳晃晃哥的镜头风格。

  粗野派,2024,开篇双暗示:昏迷或神志不清的男主László视线:摇晃倒挂自由女神像,再暗示美国梦荒诞失真。

  brady要以年轻独立影人姿态,从多元视听领域做好莱坞的解构者,并试图被主流接受奉为新的标准之一。 片中三次典型的“贴地飞行镜头”也借鉴自前辈(比如,Sam Raimi1981年鬼玩人,大卫林奇1997妖夜慌踪),但自有其新的应用理念变化。

  片头尾字幕格式象征粗野派建筑风格以外,标榜现代性类似希腊编导欧格斯·兰斯莫斯 (Yorgos Lanthimos,1973—)在奥斯卡热门影片「宠儿」中的字幕应用,与前辈昆汀的“做旧式字幕”解构又不同。 贴地飞行镜头铺陈全片标志性事件的叙述。对观众情绪和关注度具有引导性。就像影片应用了怀旧风格的“开演序幕”和“中场休息”,激发观众思考电影历史与未来。

  首次沿公路贴地飞行镜头:从犹太集中营解放的建筑师László Tóth初抵美国乐土,怀揣狂喜与希望。预示László和Erzsébet的人生迎来转机。

  1940年代的大师们成就了1990年代经典叙事和类型发展的双巅峰,创作进入最后的回顾阶段;而1960年代以昆汀和诺兰的崛起为代表,昆汀重在解构暴力,诺兰的理想则是凭一己之力挑战巨头公司的科幻宇宙,他们基本沿用经典叙事语言,仍然以精准叙事和“确定性”刻画人物为主要方法。

  而从1980—90年代新一代影人代表brady的镜头语言中可发现,应用模糊叙事和模糊暗示镜头表达“世界具有更多不确定性”,刻画人物则更趋复杂多样和变化。更自由的表达也就产生了更自由的人性。

  「粗野派」中多处模糊或精准的镜头暗示,表达了电影语言进化虽然趋缓,但是并未停步。

  上图:粗野派,2024。László Tóth和表亲Attila相聚时身体语言总是过分亲热。模糊暗示两人存在同性或多元性取向,但影片从不确定。

  下面场景又现“明确的模糊暗示”:László Tóth当着Attila太太,将浴缸当做马桶小便,显然暗示因毒品作用而行为不检点。之后Attila与László Tóth争执,指责László就在那晚性侵其太太,László并不反驳,从此两人断交再未谋面。追溯那晚Attila太太全程无任何异常表现,影片开篇虽明确男主László有吸毒滥性行为,但是究竟有无性侵Attila太太,影片模糊处理。 这就是brady的镜头模糊暗示,模糊叙事。

  包豪斯艺术学院(Bauhaus)于1919年创建于德国,是世界现代主义设计的发源地。经历了魏玛时期(1919—1925年),德绍时期(1925—1932年)以及柏林时期(1932—1933年),1933年被关闭。影片主人公László Tóth自述曾就读于德绍时期。

  影片十分淡化「包豪斯」对「粗野主义」设计观念的影响。甚至对包豪斯风格流露讽刺。 从十年前的The Childhood of a Leader中崛起独裁者的身份表达开始,brady就从来回避德国二字。

  上图:粗野派,2024。László Tóth制作的典型包豪斯风格的椅子。

  非常优美的空镜头在片中有广泛使用。作为场景转换的间隔标志之一,展现二战后蒸蒸日上的美国建设,同时表现建筑和机械的结构美学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片名「The Brutalist粗野派」本身就指建筑美学。

  明确镜头暗示:László Tóth因曾经长期囚禁于集中营,必须以毒品和滥性来排遣深藏的身心痛苦。

  模糊镜头暗示是影片标志性语言之一,反复出现。搜遍电影史都特别难找到白人和黑人男性同卧一张床的镜头。下图场景颇惊世骇俗,暗示人性多元困境。

  粗野派,2024。László Tóth与黑人工友都属美国社会被盘剥对象,于人生困顿中一起吸毒。

  利用报纸杂志收音机电视等“媒体背景声画”表达影片时代背景和美学风格的技法使用超过80年,是非常成熟高效手法,且很难被替换解构。

  但是brady在媒体背景声画中,通过置入Erzsébet数次阅读信件的声音叠加了一层“声画对位”的经典技法,产生了新的电影语言,推进叙事并刻画人物。这一看似简单的技法应用可同时容纳多条叙事线.László和Erzsébet及其侄女的生存状态。

  第二次沿铁轨飞行镜头:铺陈重大灾难即将降临,并同时发生Erzsébet Tóth越来越难以承受身体巨大的伤痛。 László和Erzsébet人生再次陷入谷底。

  上图:粗野派,2024。铁轨飞行镜头指向了重大铁路事故,研究院项目被迫搁置。László和Erzsébet的人生第二次重大改变。

  本届奥斯卡对及身体暴露镜头保持极高宽容度。László和Erzsébet的人物关系刻画多选择“夫妻床戏”。本来是泛滥的经典技法,但是brady的镜头极具力度,表达了他们之间不可摧毁的灵与肉深刻联系。

  粗野派,2024.László和Erzsébet灵与肉关系对立统一的表现。人性复杂多元始终是本片底色。

  有着匈牙利血统的犹太演员Adrien Brody(1973—)于2003年因扮演二战受迫害的犹太钢琴家获得奥斯卡影帝。

  本届再获提名完全是宏观大势使然,就没有被挑战可能。如果最佳男主旁落,一定是战略再平衡所致。谁呢?唯有英国人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1962—)。

  “意大利卡拉拉之旅”是影片高潮之一。大理石矿场堪称全片最美空镜头,直接用照片,如同「国家地理」。

  最美空镜抵达灵魂深处。直击粗野主义建筑主旨,展现大理石与建筑结构的内在关联。

  ps,摄影指导Lol Crawley(英国人,1974—)和剪辑Dávid Jancsó(匈牙利人,1982—)获得最佳摄影和剪辑的概率也非常高。

  第三次隧道贴地飞行镜头:几乎注定了László和Erzsébet的多次抗争无效。锁定全片主要人物结局。

  至此,不得不再说阿根廷影人加斯帕·诺 Gaspar Noé(1963—)。因为影片高潮“意大利卡拉拉之旅”中的戏眼“隧道侵袭”几乎复刻了Noé2002年「不可撤销」隧道暴力场景,可以当做致敬。

  “我为你们感到羞愧,你这个民族的人如此对待自己。如果你们憎恨自己所遭受到的迫害,那为什么又要成为如此容易被攻击的目标?如果你们游手好闲,靠救济维生,成为社会的寄生虫,你们又怎能理直气壮地期待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百万富翁Van Buren的人物塑造和2007年「血色将至」中的“石油狂人”Daniel Plainview有一致的内核。电影制作必须依赖模式,没有模式就无法量产,也无法模式融合产生新的模式。 brady的明确镜头暗示:

  粗野派,2024。Van Buren对大理石的热爱,暗示了他的归属必然与大理石有关。

  影片具有首尾相连的叙事总结构。 brady的镜头语言多元,往往会被指炫技。但有关键一点:与太太的剧本联合创作具备较高文学价值(因而也同时获得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镜头语言具备较高文学性同时,影片在事件和人物关键推进节点,运用经典的戏剧台本,直述影片主旨。

  Zsófia在片尾叔叔László的建筑规划设计双年展仪式上,如此讲述László和Erzsébet贯穿又浅藏于全片的故事:

  “他重构了集中营内部幽闭恐怖的牢房,完全还原了他当时身处监牢的尺寸。不过只有一处惊人的意外之处:当人们仰望头顶20米高的玻璃屋顶,能唤起人们自由的思想,自由的个体意识。他进一步重塑布痕瓦尔德集中营以及囚禁他妻子的达豪集中营。使二者于同一时空重现,通过无数秘密走廊相互连接,重写他们的历史,超越时间和空间。 让他和妻子永远都不可能再分开。”

  没有一丝集中营闪回镜头来表现二战对犹太人的迫害。二战犹太人题材佳作迭出,其中以囊括当年奥斯卡主要奖项的1993年「辛德勒名单」最具标杆。

  相对「辛德勒名单」宏大写实的迫害实录,brady并未沿用前辈技法,仅从László和Erzsébet二人“性与爱”身体语言即道出集中营对他们造成的毁灭性伤害。

  37岁的brady以外,另外四位最佳导演提名者处于奥斯卡代表的好莱坞体制何种战略考量之下?

  首先看最年长的法国编导雅克·欧迪亚(Jacques Audiard,1952—)。

  艾米利亚佩雷斯,片尾:墨西哥大毒枭变性为女性后,弃恶扬善,不幸身亡。被墨西哥城市民奉为“圣母”纪念

  3.以西班牙语讲述墨西哥毒枭变性获得救赎的传奇故事:包容西语文化。西语全球人口突破6亿。

  4.影片支线剧情涉及瑞士、曼谷和特拉维夫:展现“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主义”。 以“自我批判”和“自由表达”的创作姿态,与川普2.0移民和性别等政策形成对立批判,实际与美国策形成攻守互文和共同进退。高举lgbtq+自由旗帜,安抚法国和以色列传统盟友同时拉拢拥有3600公里共同边境的墨西哥人乃至整个拉美。

  73岁法国人并非电影语言解构者,其影片技法还属1990年代到达巅峰的“经典叙事”,在“法美百年电影赛道”上致敬1960年代新浪潮以来的美法歌舞片共勉。

  再看提名人中必须有的唯一女性:法国人科拉莉·法尔雅 Coralie Fargeat(1976—)。

  1.由英国流媒体平台MUBI和英国知名电影公司working title films主导出品和制作:英美电影体制乃至整个文化体制完全一体化超过百年。

  2.法国女性影人的女性主义类型电影走在全球最前列,超越好莱坞。她们传承法国女性影人“身体认知再出发”半个世纪的视角,应用好莱坞恐怖犯罪惊悚等多样化类型技法,将女性主义主旨迭代至多元领域和未来,并往往伴随对男性的激烈批判。

  3.影片展现了不同于brady的解构性镜头语言,比如未来主义的空间色彩。 影片呈现女性主义多元主旨:通过女性身体外表的极端异化诉求女性主义经典观念:女性必须自主掌控自己的身体。击中奥斯卡要害“美国历史/文化史”,讽喻批判好莱坞明星体制和父权社会就是对女性的剥削,女性的反抗都是徒劳的。

  虽然奥斯卡提升包容性,将恐怖类型也纳入提名,但是“好莱坞往事”在重量上远不及“以色列问题”。

  黛米·摩尔 Demi Moore(1962—)凭借「某种物质」回归主流,绝非偶然。她曾经是备受关注和争议的1990年代好莱坞片酬最高女艺人,见证了40年美国影史辉煌,但从未获得过任何好莱坞电影奖项。

  因此,不妨借用川普2.0美国优先原则,最佳女主非黛米摩尔莫属。

  5位最佳女主提名中,唯有黛米摩尔与跨性别女性演员卡拉·索菲娅·加斯科恩 Karla Sofía Gascón(1972—)是新戏码。如果后者获奖,那对川普的讽刺则太剧烈,这种喜剧效果不合时宜。

  詹姆斯·曼高德(James Mangold,1963—)凭美国传奇摇滚诗人鲍勃·迪伦(Bob Dylan)的传记影片「无名小辈」获得提名。

  他代表的是好莱坞自身孕育的60后中流砥柱编导制作人,对标同代人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1962—),均属“好莱坞流行天王”。(注:此流行类似流行音乐中的pop曲风,集多种类型于一体) 大卫芬奇的多部作品影史地位较高(如「搏击会」「七宗罪」等),但芬奇从未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同样,其2017年「金刚狼3」和2019年「极速车王」也载入流行电影史。

  「无名小辈」虽然满足奥斯卡“美国制造X美国历史X美国文化领先”提名传统,正因为是好莱坞制片传统,所以美国文化名人和政治家传记题材电影产量颇高,成为例牌。

  上图:无名小辈,2024。年轻Dylan匆匆挥别恋人。铁丝网作为约束禁锢或无法逾越的隔阂的象征,应用已超越70年。60后导演只能将经典叙事进行到底。

  在好莱坞精细分工体制下,詹姆斯·曼高德必须传承经典叙事,解构者队伍不需要他加入,他也一定要活得最佳导演提名。这是游戏规则。

  估计在「无名小辈」名下,很难体现再平衡获奖战略,甜茶太年轻,必须陪跑最佳男主提名。

  最后,来到真正以黑马姿态杀入最佳导演提名的独立影人肖恩·贝克 (Sean Baker,1971—)。

  他的影片长期关注“边缘和性工作者”人群。并在2015年用10万美元预算以及苹果手机拍摄“跨性别性工作者”影片「橘色」而名声大噪。

  肖恩贝克因「阿诺拉」获得提名还是令人惊叹奥斯卡及其代表的好莱坞制作体制对川普2.0的快速响应。

  影片“美俄爱情童线年芬兰影片「六号车厢」旨在缓和俄罗斯芬兰关系的“俄芬爱情童话”,且居然聘请了同一位俄罗斯演员尤拉·鲍里索夫(Yura Borisov,1992-)扮演俄罗斯男主角。

  阿诺拉,2024。美国性工作者嫁给俄罗斯寡头的公子。故事具备荒诞喜剧解构性,技法在经典叙事以内。

  「阿诺拉」传承宣扬“美国梦”(暗藏戏谑),同时“直接隐喻”川普缓和美俄紧张态势向俄示好政策,击中当下全球地理政治学最顶层最热门最尖锐的美俄格局;其“荒诞喜剧”个人风格得以延续,独立电影的标签依然耀眼。73岁法国人如今玩“跨性别女性拯救世界”,那只是肖恩贝克十年前的奥斯卡前奏曲。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旨在推动镜头语言的迭代进化,无疑要将美国人brady和肖恩贝克及法国女性影人 Coralie Fargeat置于前三,brady的镜头解构有助于刻画复杂人性和推动叙事,代表重要的进化方向;

  从“美国制造X美国历史X地理政治学”三维度再刷新一次,法国女性影人的“女性主义X好莱坞历史X恐怖类型”的极端呈现就要出局,黛米摩尔获选最佳女主可作为平衡。

  100年前电影发轫之时,好莱坞就树立了着眼美国自身历史,重点发展叙事技术和电影类型的“务实”战略,从那时起就一骑绝尘。

  来看当下,“犹太人建设美国X以色列问题X美俄关系”都关系美国核心利益,brady独占两元,如果以川普2.0美国优先政策来做最终权衡,他的获选很难旁落。

  从「粗野派」的剧本总体框架来看,受到2007年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Paul Thomas Anderson,1970—)编导的奥斯卡大热影片「血色将至」重大启发,挥之不去的暗黑惊悚和宿命色彩是影片底色,可以说有70%以上神似。

  百年奥斯卡从来都将首选题材锁定“立足美国历史”,PTA也因而获得第50届最佳导演提名,不好彩撞上世纪神作「老无所依」。

  还不服?这种现象在好莱坞都属于“高发”,同属60后的牛蛙与诺兰是公认的好莱坞科幻宇宙扛旗人,但是他们俩从未因而获得最佳导演奖。诺兰转型拍摄基于美国历史的「奥本海默」,去年的效果立竿见影。说到牛蛙,他的「沙丘2」获提名最佳影片。估计最终选择在「粗野派」与「沙丘2」之间。

  「沙丘2」虽然表明并非立足美国历史,但是其内藏“美国始终是中东最大救赎”主旨是首次奥斯卡呈现,两年前第一部已经获得最佳影片提名,本届的第二部戏剧文本大幅度的提高,再现希腊悲剧神髓。从战略再平衡考量,牛蛙不能获得最佳导演提名,但「沙丘2」因为在诉求美国利益方面相比「粗野派」浮出新理论,因而胜算更高。

上一篇: 世界金属期货全线收跌 农产品期货涨跌纷歧
下一篇: 锲而不舍执行中心八项规则精力丨久久为功化风成俗